进军海岸线 |登上船舱探寻“旅顺口”号潜艇的深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3 10:18
央视大连新闻网10月31日讯(记者刘培军见习记者丁毅易博文)黄渤海之滨,来自旅顺口的海风吹向一头静静停泊的钢鲸——033型潜艇“旅顺口”号。它曾经被切入海浪以保护海上边界,但现在它停泊在旅顺潜艇博物馆的海岸附近。虽然它不再潜入深海,但它以不同的方式承载着海浪的声音和荣耀,欢迎着前来探索的游客。潜艇上的历史痕迹与金属光泽交织在一起,时间仿佛在这里定格,在游客的脚步中静静流淌。游客排队进入潜艇(总台央视记者刘培军摄)“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033型潜艇,从1982年服役的那一天起,它就成为了守护祖国海上边界的‘水下先锋’。”钱凌云 执行官旅顺潜艇博物馆副馆长,谈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难掩自豪之情。他告诉记者,多年来的军旅生涯,“旅顺口”号多次圆满完成任务,以40秒急速下潜、300米最大下潜深度、60个日日夜夜的超强自给能力的优异表现,在蔚蓝的大海上书写了自己的辉煌。作为中国潜艇的发源地,“旅顺口”号靠的是血脉。 2015年,经过十年筹备,“旅顺口”正式移入博物馆——培训任务虽然完成,但赋予卡潘加里汉国防教育和传播爱国主义的新使命才刚刚开始。依托这艘退役潜艇,旅顺潜艇博物馆迅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军事、文化、旅游地标,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海底世界。“水下水下”的概念。行走在潜艇上,狭窄的船舱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厚厚的仪表盘有着旧时代的光泽,狭窄的床讲述着水下生活的局促和潜艇员每天的坚持。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潜艇艇员水下生活的艰辛和坚韧。游客可以通过6D沉浸式技术“体验”海底导航(总台央视记者刘培军摄)游客也可以通过6D沉浸式技术“体验”海底导航。从旅顺军港起航,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和汹涌的水浪,你将一路“潜入”深海,模拟海上保卫战,立即穿越到那个充满挑战和荣耀的时代。 24小时船钟(总台央视记者刘培军摄)“看起来像见到了老战友”。宋原一家是潜艇老兵,曾在“旅顺口”号潜艇服役。他抚摸着熟悉的船身,眺望远方。在他看来,潜艇退役后继续担任“导师”,将国防精神和海洋文化传递给大众,令人暖心又自豪。 “我每次解释的时候都会告诉大家,近代的中国对于海洋没有任何防御,现在我们寻求加强海洋,这艘潜艇就是最好的见证。”宋元一家与潜艇合影(总台央视记者刘培军摄)。 “旅顺口”的改造也是旅顺口区“海洋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我们紧紧围绕‘海洋富饶区、文化旅游活跃区’战略,深挖黄渤海自然和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大连旅顺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金波表示当地目前以塔河湾欢乐海岸、大航海时代为主,在海鲜批发市场、海鲜美食一条街等设施的支持下,加快建设“塔河湾精品滨海度假区”,发展滨海、海洋科研、国防教育、生态旅游、海鲜美食等综合文旅一体化。旅顺口区美景(总台央视记者刘培军摄)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了当地群众。旅顺潜艇博物馆周边的街道上,渔家餐馆、海鲜餐馆鳞次栉比。午餐时,渔家餐馆老板很快就把海鲜端上来,笑着说:“开业和旅游旺季,顾客可以在门外排队!这艘‘旅顺口’号就是我们的‘福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让深海的故事“来到岸边”,让厚重的历史“触手可及”。如今,即使“旅顺头”不再犁浪,它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深蓝色的梦想——在黄渤海的潮起潮落中,承载着历史记忆,映照着这座城市,续写新时代“旅行”的新篇章。
服务热线
400-123-4567